上海奇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   资讯中心
行业动态
技术支持
公司信息
 
首页 > 资讯中心 > 行业动态
 
靠"限"治霾代价沉重 APEC期间相关省市损失或达百亿
更新时间:2014/12/1 19:15:51 浏览次数:417

有媒体报道我国的雾霾污染有望在17年内消除,这个结论引起不小的争议。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东亚环境治理与产业合作论坛上,中日韩三国专家各抒己见,他们认为,中国如何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,面临挑战,17年后能否换来干净的空气,关键看实招。

治理雾霾并不是没有办法

APEC会议期间,北京市民纷纷感慨,良好的空气质量十分难得,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认为,会议期间的实践表明,空气污染是可以消除的。

骆建华说:“通过那几天的会议,可以看出,雾霾成因很简单。就是我们的重化工业和我们的汽车发展得太快,带来的环境问题。治理雾霾并不是没有办法。就是一个办法‘双限’,第一限厂,第二限行。限厂就要把我们的工业企业调结构。”

“双限”要付出不小的经济代价

可是这种特殊的“双限”政策也有弊端,治理雾霾要付出不小的经济代价,骆建华也承认这一点。

骆建华:“如果要很快把中国的雾霾治理好的话,并不是不可以。但是付出的代价很大。据说APEC期间,我们为了治理雾霾,相关省市的损失,有的几十亿,有的上百亿。反过来说,如果想付出小成本,就要有长周期。”

在30年前,我国就提出要避免走西方发达国家“先污染后治理”的路。在骆建华看来,回首三十年,很遗憾我们没有做到。

环保本身可以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产业

面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怪圈,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,这不是个难题,环保本身就可以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产业。

郑新立说:“我们中国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有误区。环境治理可以成为产业,可以成为吸引投资的新的增长点,用环保产业化支持环境治理和经济增长。之前有报纸说中国治理雾霾要17年,我想,只要我们采取措施,引用全世界的先进技术,用不了17年的时间。”

环保产业恶性竞争应该引起重视

可来自业界的担忧是,我国的环保产业发展面临不少的现实难题。

放眼整个环保产业,细分领域中本应该协同发展的行业,存在恶性竞争,拖了整个产业的后腿,中国现在需要非常多的清洁技术和不同类型的清洁能源,但是同一领域的企业之间恶性竞争,不能优势互补,这个现实必须引起重视。

 
上一条:OPEC放任原油价格暴跌一箭三雕 将重挫美元霸权 
下一条:西南首个冷热电三联供将投用
产品推荐
 

Copyright © 2013 上海奇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-节能保温,柔性保温,阀门保温,汽轮机保温,脱卸式保温套,柔性可拆卸式保温套.
沪ICP备19029897号-1

客服电话:021-53521999  网站建设网至普网络公司
奇炽科技电话
奇炽科技